- 寧海旅游業加快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唱好共美共富協奏曲
- www.nhnews.com.cn 寧海新聞網 2022年02月09日 09:18:53
-
文/金曉艷圖/縣文廣旅游局提供
在寧海強蛟碼頭,一座廢棄的老公交站經過改造修繕,轉身變成“又見”網紅咖啡館,很多游客爭相來到店里打卡,更稱這里是寧波版本的“小濟州”。這是寧?h旅游業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工程的縮影。
去年以來,寧?h緊緊圍繞浙江省旅游業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五年行動計劃要求,以不搞大拆大建為前提,從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和提升游客微觀感受入手,全力打造一批體驗精致、設施精良、景觀精美、服務精心、運營精細的旅游產品,推動寧海成為長三角最佳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。
截至目前,寧海已有282項旅游業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項目入庫,197項項目已竣工。這些項目串珠成鏈、以線帶面,串聯起了寧海森林溫泉大道、古鎮鄉韻風景線、大美南灣風景北線等多條跨越寧海全域的美麗線路,推動鄉村風情、濱海運動、森林溫泉、古鎮養生、都市核心等旅游板塊全域扮靚,實現旅游業高品質提升和高質量發展。
小處著手
增強游客體驗感
從高鐵站出發,乘坐旅游專線大巴,一路向北來到了36.8公里長的寧海森林溫泉大道。作為省級旅游業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試點,大道沿線利用街鎮區域內的騰退空間、開放式院落等微小空間,見縫插針式打造口袋公園、休憩驛站、共享空間等,深挖旅游潛能,打通“斷點”“堵點”,向橫向融合要容量,推動全域“一盤棋”。
月影梅湖、光伏吉利、長壽河洪等特色村落整合納入溫泉游線,統一包裝,開啟溫泉游全新打開模式:游客可以在深甽鎮泡溫泉,再去主打“長壽文化”的河洪村體驗長壽糕制作,也可以拐道劉三村賞蘭花……用小變化、小改造、小更新串聯旅游線路,延長游客游覽時間,提升游客體驗感。
在強蛟下漁村采用“藝術”改造的模式造景,一處處斷壁殘垣被改造為獨具匠心的小景觀;50多戶村民捐出40多塊自家的宅基地,拆除了庭院圍墻,拓寬沿海道路游覽路線;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藝術活力和幸福色彩,逐漸“復活”的千年漁村開始展現獨特魅力。駱家坑村利用廢舊宅基地等閑置用地,將梯田、山林、海灣等自然元素相互交織,構成一幅幅“微景觀”,打造體驗中心、兒童樂園、四季花海、濱海棧道等多條村游路線,更是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游玩,曾經的“養豬村”成了融合山海資源的文旅新地標。
通過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的方式,最大限度地做好鄉村旅游配套項目。2021年寧?h共計創成省AAA級景區村莊10個,新增民宿50余家,旅游重要節點實現了A級旅游廁所全覆蓋,努力打造全域旅游富民風景線,為浙江鄉村旅游發展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貢獻寧海力量、提供寧海范例。
業態升級
提升旅游吸引力
寧?h橋頭胡街道的眠牛山櫻花公園旁,一處舊廠房被打造成了文旅綜合體,集結了寧?h圖書館(橋頭胡分館)、漫書咖、文化站、職工書屋、黃墩藝社等文化陣地,對公共文化場館進行景區化改造設計,不僅為游客賞櫻之余提供娛樂休憩場所,更豐富了街區居民的文化生活,營造主客共享空間,讓居民與游客同賞一處景、同游一個館。
通過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,寧海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鄉村文旅新業態。前童老郵局、強蛟老公交車站、大佳何老宅改造的咖啡館、酒吧等新生業態,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力量。
許家山村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,保留有700余年歷史的石頭建筑,但許多經久未修的歷史建筑隨時都有倒塌的風險。以“繡花”功夫改造牛棚,修舊如舊改造茶廠,“心宿石里”休閑餐廳、牛欄坊酒吧、老屋茶社陸續開業為“石頭村”譜寫“共富曲”。
前童古鎮在經營的過程中,不斷吸收游客的意見反饋,通過房檐燈帶的加裝,小酒吧、咖啡館的開業,打造豐富多彩的夜間文化活動和旅游消費,讓白天沒時間消費的年輕人、晚上沒有地方休閑的游客,讓愿意共享本地美好生活的原住民回到街道上來!拔⒏脑臁遍_啟了夜間文化活動引流,這是新時代重構城市活力的必然選擇。
以文塑旅
打好融合特色牌
“一座城市要讓人記得住,不僅僅要美,還要美得有內涵,在這個意義上,‘微改造、精提升’是打造寧海城市氣質的工程!睂幒?h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道。
因此,寧!拔⒏脑、精提升”工程注重文化和旅游資源轉化和運用,將資源轉化成發展動能。目前,寧?h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,推動文化基因解碼工程,并對重點基因進行試點解碼和轉化利用。
走進民宿“嵐月山房”,廊道及房間隨處可見有關非遺的介紹,這里是以“非遺”為主題打造的精品民宿,游客能夠在此體驗國家級非遺泥金彩漆的制作,也可以研習省級非遺清刀木雕的精美工藝。以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為契機,深挖寧海文化內涵,以文促旅,將文化元素植入民宿、鄉村、街區等旅游接待場所及旅游目的地,豐富游客綜合體驗。
同時,寧!拔⒏脑、精提升”工程注重藝術賦能,全縣已引進和發動50余個藝術團隊,并培養百余名“鄉建藝術家”,在全縣各地開展藝術振興鄉村活動,啟動“微改造”的“鄉村藝術谷風景線”途經4個鄉鎮(街道),串聯汶溪翠谷、石門云谷等兩個鄉村藝術谷以及10個藝術特色村,形成總長29公里的“Y”字形藝術線路。目前,“鄉村藝術谷風景線”已整合潘天壽藝術中心、汶溪翠谷文旅融合示范帶、江南明清建筑藝術谷等17個項目20多億元資金。
數字賦能
開啟迭代新征程
新年伊始,前童古鎮又添一處重量級景點,“詩路海韻”唐詩之路寧海數字館即將開門迎客。該館運用大數據、AI為基石的交互新科技,集成寧海全域內的詩詞、景點、歷史遺存和非遺傳說等IP資源,讓觀眾從參觀到參與,形成了一個可看、可聽、可體驗的數字化文旅融合新景點。
而不久后,潘天壽故居也將以全新的方式打開,其虛擬展廳正在緊鑼密鼓籌建中,“緋袍圖”“垂楊系馬圖”等一批珍貴文物的圖文數據,正在著手整理,未來,點點手機就能欣賞國寶級文物。
數字賦能是寧!拔⒏脑、精提升”的一個重要抓手。寧海以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為數改切入點,創新“微改造”云服務新場景,探索“微改造”云商城供給新模式,多跨協同推動業態辦理落地新渠道,形成獨具特色的“浙里好玩”寧海品牌館,并融入省廳“游有所樂”數字社會體系,打造全省“藝術賦能微改造精提升數字化”寧海樣板。
2021年,寧海共確定文旅資源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等11項一級業務、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與管理等43項二級業務、圖書館建設與管理等186項三級業務,外部協同點77個。
測算旅游接待能力最大承載量,科學制定游覽線路和產品,實現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“預約、限流、錯峰”全覆蓋;加強交通大數據與旅游出行數據的共享與整合,推出電子游覽地圖和電子導航……一系列數字文旅的改造項目落地,推動了寧海旅游產業提質升級。
- 責任編輯: 葛藝 稿源: 寧海新聞網